北京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走在前列的城市,“十二五”期间,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快速,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样本,作了先行示范。近日,北京市发布了《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(2016-2020)》,为北京市电动汽车推广提供坚实支撑。
北京充电设施计划到 2020 年,基本建成适度超前、互联互通、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,有效保障6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。充电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突破。“互联网+充电设施”将引领全国充电设施商业模式创新。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公用充电服务网络基本形成,有效保障居民绿色出行。并且到 2020 年,城市核心区、通州新城、亦庄、延庆冬奥区域等重点区域充电服务半径小于 0.9 公里,建成全国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引领区和充电设施建设样板区。私人基本实现“一车一桩”;社会公用领域,形成全市范围(不含山区)平均服务半径小于 5 公里的充电网络;在公交、物流、出租、环卫、旅游景区等专用停车场站新建充电桩约 1 万个,满足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充电需求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北京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有六大重点任务:
(一)加大充电设施建设推进力度。小区实行“一车一桩”、共享充电缓解充电难问题;公共机构、事业单位等,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设施,并将配建充电设施情况纳入节能减排考核奖励范围;公交、环卫在自有停车场内建充电设施,出租、物流、旅游等,充分挖掘内部停车场空间资源,结合公用充电设施。
(二)推进充电设施关键技术研发。鼓励关键技术创新和研发,探索充电设施与智能电网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、智能交通等融合发展的新技术,以及无人值守自助式服务、无线充电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。
(三)鼓励充电设施商业模式创新。鼓励充电服务企业联合整车企业,通过合作、众筹等方式在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创新商业合作模式,大力推动“互联网+充电设施”相关商业模式与服务创新。
(四)加快完善充电设施服务体系。“互联网+充电设施”深度融合,加强充电设施安全管理,做好配套电网接入与供电服务。
(五)加快京津冀充电设施协同建设。立足京津冀一体化建设需求,推进京津冀国家级
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配套建设,率先形成联通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、平均服务间距不超过50公里的充电设施城际骨干网络。
(六)进一步强化配套政策支撑。结合配电网、停车设施等相关规划,加大交通、市政、电力等公共资源协同力度,合理布局充电设施。完善充电设施支持政策,明确充电设施相关主体的责权利。
责任编辑:付鹏艳